关于硬核的一切:历史、子流派、艺人与顶级音乐节。从 gabber 到 uptempo —— 节奏行至疯狂边缘。
Hardcore —— 一种极端形式的电子音乐,以飞速、侵略性与强劲能量“撕裂”舞池。该流派诞生于 1990 年代的锐舞(rave)场景,此后成为绝对自由、无政府与能量的象征。
Hardcore 的历史
-
1990 年代初 —— 起源于荷兰、比利时与德国
首批曲目达 160+ BPM,鼓机与失真重击踢鼓(distorted kicks)登场 -
荷兰 Hardcore(Gabber) —— 鹿特丹,1992–1996:Mokum Records、Paul Elstak、Rotterdam Terror Corps
-
Happy Hardcore —— 英国支系,强调旋律与人声
-
Industrial Hardcore —— 与噪音(noise)和科技舞曲(techno)融合(The Outside Agency)
-
2000 年代 —— 通过 Thunderdome、Masters of Hardcore 等音乐节走红
-
2020 年代 —— oldschool hardcore 回潮,并与 hard techno 与 EDM 融合
风格特征
-
BPM:160 至 220+
-
强力的 失真踢鼓(distorted kick drum)
-
阴暗合成器与工业化音效
-
常采样自 电影、新闻与抗议声音
-
整体氛围:硬核、强烈、粗砺
-
按子流派可呈现:旋律与人声,或是彻底的声响疯狂
Hardcore 子流派
| 子流派 | 要点 |
|---|---|
| Gabber | 荷兰风格,重击节拍与强烈攻击性 |
| Happy Hardcore | 高速 + 旋律,常见女声 |
| Hardstyle | 偏 techno 的音色与强力踢鼓 |
| Industrial Hardcore | 黑暗、刚硬,噪音 + techno 的取向 |
| Terrorcore | 220–300 BPM,极端粗粝的声响 |
| Frenchcore | 高速且旋律化(代表:Radium、Dr. Peacock) |
| Speedcore / Splittercore | 完全的狂暴:可达 600–1000 BPM |
| Mainstream Hardcore | 更商业化的处理,常见人声与“大跌落”(drops) |
| Uptempo Hardcore | 极高速、密集律动;在 2020 年代尤为流行 |
知名艺人
-
Angerfist —— mainstream hardcore 传奇
-
Paul Elstak —— 场景奠基者之一
-
Dr. Peacock —— Frenchcore 之王
-
Tha Playah、Nosferatu、Neophyte、Evil Activities
-
Promo —— 带有哲思气质的硬核
-
Miss K8 —— 场景中最知名的女 DJ
-
Radium、Sefa、Outblast、Drokz —— 资深代表与压轴艺人
趣闻轶事
-
Thunderdome —— 自 1992 年起的标志性硬核音乐节
-
造型与文化极为重要 —— 从飞行员夹克、头套到标志性的硬核笑脸
-
该场景在电影、漫画与动画中被广泛记录
-
硬核社群抵制过度商业化,始终自豪地保持地下属性
-
荷兰常被称为 Hardcore 的世界之都
哪里听与看
-
Spotify: 播放列表 “This Is Angerfist”、“Hardcore Bangers”、“Masters of Hardcore”
-
YouTube: Masters of Hardcore、Thunderdome、Hardtunes
-
Bandcamp: Industrial Strength Records、PRSPCT、Hardcore France
-
音乐节: Defqon.1、Dominator、Masters of Hardcore、Q-Base、Ground Zero
结语
Hardcore 是声音的纯粹能量:令人眩晕的速度与毫不妥协的表达自由。它诞生于渴望情感“引爆”的锐舞舞池,而非仅仅是音乐本身;此后发展为拥有独特美学、规则与身份的全球亚文化。
当下该流派仍在进化:从 old-school 的 gabber 到 2020 年代的 uptempo 浪潮,从旋律化的 frenchcore 到失控狂躁的 speedcore。其核心始终不变:巨大的踢鼓冲击、不停歇的驱动力,以及令全场齐跳的宣泄时刻。
Hardcore 并不追求“舒适”。它遵循本能而非潮流。只要有人需要那种打破身体与意识边界的极限节奏,Hardcore 就会继续存在——更响、更快、更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