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atrix.FM

艺人 / 演出者 - 传记与唱片目录,所有专辑和歌曲

Charli XCX

Charli XCX

Charli XCX(本名 — Charlotte Emma Aitchison,1992 年 8 月 2 日生于英国剑桥)是英国歌手、词曲作者与制作人,是处于主流与前卫「hyperpop」交汇处的当代流行音乐核心人物之一。她的轨迹少见地同时兼具两端:一边塑造明日流行的声音,一边稳居当今榜单前列。 早年与出道 Charlotte 成长于伦敦郊区,早早迷上创作并在本地夜店演出。青少年时期,她以 DIY 方式录制了首批歌曲与视频,聚拢起日后的粉丝社群“Angels”。早期作品融合了阴暗的 合成流行、Electro 与手作美学。 作为创作者与表演者的突破(2012–2015) Charli 的第一波高光来自词曲创作与合作嘉宾身份:她创作的 《I Love It》助 Icona Pop 拿下全球热单,与 Iggy Azalea 合作的 《Fancy》进一步奠定地位;同时,她的个人单曲 《Boom Clap》也成为国际级热门,确立其个人明星身份。 首张 LP True Romance(2013)——带有艺术取向的氛围合成流行;在粉丝间具备崇拜级口碑。 Sucker(2014)——更直截的朋克流行/力量流行,带来更广的知名度与稳定巡演。 PC Music、SOPHIE 与「新流行」的架构(2016–2018) 十年中期,Charli 与 PC Music 制作圈(A. G. Cook 等)以及声音愿景家 SOPHIE走近。两张混音带——Number 1 Angel 与 Pop 2(均为 2017)——成为后类型流行的宣言:激进的声音设计、未来感音色、模块化歌曲结构与大规模合作阵列。Pop…

了解更多
Sigala

Sigala

Sigala(本名 Bruce Fielder)——英国DJ、制作人与创作歌手,是2015–2020年代英式「阳光系」dance-pop / house 声音的重要塑形者之一。他的风格融合电台取向的旋律、nu-disco 与 funk 质感、钢琴浩室,以及精巧的声乐戏剧性。其作品目录囊括多首多平台热单与合作,为其在各大榜单与音乐节舞台上带来长期稳定的存在感。 早年与音乐养成 Bruce Fielder 生于并成长于英格兰诺福克,自幼弹奏键盘,活跃于校内与大学乐队,同时学习音序与录音。古典与爵士训练、对「有机和声」与富弹性的低音的偏爱,构成其标志音色的核心:明亮的和弦走向、带有 nu-disco 气质的吉他riff、清澈的高频,以及为人声留出的「空气感」。 突破与早期单曲(2015–2017) 其职业突破来自 “Easy Love”(2015)——一首基于再加工 soul 素材而成、瞬间可辨的快节奏单曲,迅速攀升英国榜单,也确立了 Sigala 作为「夏日电台金曲」供应者的定位。随后 “Sweet Lovin’”(标志性萨克斯)、“Say You Do”(feat. Imani & DJ Fresh)与 “Give Me Your Love”(携手 John Newman 与 Nile Rodgers)延续声势——funk 吉他、强钩旋律与音乐节级的动能在其中水乳交融。 大规模合作时代与首张专辑 2016–2018 年间,Sigala 采取「连续单曲」策略——与一线主唱密集合作:…

了解更多
Chris Liebing

Chris Liebing

Chris Liebing(克里斯·莱宾)是德国DJ、制作人,也是过去三十年科技舞曲(Techno)声音的关键“工程师”之一:从90年代末强硬的工业律动与“循环驱动”的推进力,到2010—2020年代在 Mute 发行的氛围化、偏歌曲结构的作品。他是厂牌CLR创始人、每周节目AM/FM的主持人,常年活跃于全球大型音乐节,并担任欧美多家顶级Techno场地的驻场。1968年12月11日生于德国黑森州吉森(Gießen)。 早年与起步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Liebing 在德国中部开启DJ生涯,深受法兰克福Techno学派以及当时鲁尔区“重型”场景的影响。 在打碟之外,他也投身推广:自办夜场活动,凝聚本地社群——这种与舞池、与“自己的”听众之间的紧密连接,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风格常量。 厂牌、项目与媒体 CLR 1999年,Liebing 创建CLR——这一平台迅速成为欧洲Techno的“前沿据点”:发行他本人及同道音乐人的作品,统一的视觉规范与高水准的声音标准。于2000年代,CLR 几乎等同于一种紧密、“钢性”的律动——功能性强且工程般精确。 Stigmata 与 Collabs Stigmata(与 Andre Walter 合作,1999–2002)——一套极具口碑的12英寸系列,编码了90年代末坚硬、带有工业弹性的节奏范式。它们常被视为Schranz美学及高能Techno打碟的参照。 Collabs 3000 —…

了解更多
Disclosure

Disclosure

Disclosure —— 来自萨里郡雷盖特的英国电子双人组,由兄弟 Guy(Guy Lawrence)与 Howard(Howard Lawrence)组成。他们的名字几乎成了当代 UK house/garage 的代名词:兼具流行感知、强烈的歌曲戏剧性与鲜活的俱乐部音色。Disclosure 是连接英国地下舞曲场景与 2010–2020 年代全球主流之间的关键桥梁之一。 早年与成型 兄弟俩出身音乐世家,从青少年时期就活跃于校园乐队。Howard 对 爵士、放克 与 灵魂乐 的偏爱,与 Guy 对 UK garage、2-step 与 早期浩室 节奏的痴迷相互碰撞。二人最初的作品出现在 2000 年代末至 2010 年代初:混音与迷你 EP,标志性的“弹簧”式摇摆、干脆的鼓与温暖的低频一听即识。 突破:Settle(2013) 首张专辑 Settle 成为 UK garage “重返”流行电台的文化标记。Disclosure 的招牌手法,是把每首歌建立在人声歌曲之上,而非仅仅一个律动。 代表单曲包括: “Latch”(feat. Sam Smith) —— 全球热单,也让 Sam Smith 职业生涯起飞; “White Noise”(w/ AlunaGeorge) —— 俱乐部标杆曲目,电台高频轮播; “You & Me”(feat. Eliza Doolittle) —— 音乐节现场的合唱神曲(Flume 混音亦广受欢迎)。 Settle…

了解更多
Ellie Goulding

Ellie Goulding

Ellie Goulding(埃莉诺拉·简·古尔丁;1986 年 12 月 30 日生于英格兰赫里福德)是英国歌手、词曲作者与多乐器演奏者,是 2010–2020 年代英伦流行乐主流的重要人物之一。BRIT Awards 得主,多张唱片获白金认证,并曾登顶英国单曲榜。她以轻盈、带“呼吸感”的女高音、层叠和声,以及将 synth-pop/electropop 与其早期作品的民谣根基相融合而闻名。 早年与出道 她在赫里福德郡(Lyonshall/Kington)长大,自幼学习单簧管与吉他,15 岁开始写歌。就读于肯特大学戏剧专业,并在创作歌手比赛中夺冠。通过 BBC Introducing 结识经纪人 Jamie Lillywhite,随后与 Polydor 签约。早期现场多为原声形态,带有 民谣 元素。 破局:Lights 与 “Your Song”(2010–2011) 首张专辑 Lights(2010)在英国专辑榜斩获高位,确立了她的标志性声音:闪烁合成器、“切分”节拍与脆弱而坚定的演唱。单曲 “Starry Eyed” 成为电台首支代表作,翻唱 “Your Song”(Elton John)则化身年末热曲。2011 年,Goulding 在威廉王子与凯瑟琳·米德尔顿的婚礼招待会上演唱该曲,进一步奠定其“国民级”艺人地位。 巩固:Halcyon 与 Halcyon Days(2012–2014) 第二张专辑 Halcyon(2012)转向更为幽暗、氛围化的电子流行。再版 Halcyon Days(2013)带来英国单曲榜冠军…

了解更多
Todd Edwards

Todd Edwards

Todd Edwards(Todd Edward Imperatrice;1972 年 12 月 9 日生于新泽西州布卢姆菲尔德)是美国制作人、DJ、歌手与词曲作者——Garage House 与英国 UK Garage 的关键奠基者之一。因其独特的“人声拼贴”技法而被称为 “The Godfather of UKG”:他将音节与呼吸的微采样拼接成全新的旋律与节奏,叠加在富有弹性的 4/4 律动之上——这一方法成为 90 年代中期高速 Garage 的 DNA,并影响了 French House、2-step 以及 2000 年代的 流行制作。大众也熟知他与 Daft Punk 的长期合作与献声。 早年与出道 成长于纽约都会区郊外,Todd 痴迷于 House 音乐 与早期纽约采样剪辑学派。90 年代初,他在纽约/新泽西独立厂牌发行作品,迅速形成标识性的声音:温暖的迪斯科音色、带摇摆的鼓组、行进式低音与多层人声马赛克。早期单曲如 “Saved My Life”、“Shut the Door” 进入英国 DJ 歌单,并在当地新兴的 Garage 场景里成为范式。 对 UK Garage 的影响 至 90 年代中期,伦敦与英格兰北部的制作人/DJ 广泛吸纳 Edwards 的“编辑式”方法:把短句切分为音素、大胆的和声转折、对切分摇摆的强调。他的混音在核心俱乐部热播,原创曲则像一本教科书:如何让舞曲同时具备灵性、旋律性与强烈的律动感。众多 UKG 明星都将 Todd 视为自己风格的直接起点。 与 Daft Punk 的合作与国际突破 90 年代末,Daft Punk 公开称 Todd…

了解更多
ANNA ASTI

ANNA ASTI

ANNA ASTI(安娜·阿纳托利耶夫娜·久巴;1990 年 6 月 24 日生于切尔卡瑟)是流行歌手与词曲作者,2020 年代俄语乐坛最受欢迎、播放量最高的艺人之一。她既因曾担任二人组 Artik & Asti(2010–2021)的主唱而知名,也以个人身份发表了一系列登顶数字与电台榜单的热门单曲。 早年与起步 安娜自青少年时期便置身于音乐环境:学习声乐、登上本地舞台并参与录音室项目。迁居大城市后,她得以接触专业录音室、词曲作者与演出体系。其早期曲目——以旋律为核心的抒情流行与舞曲、带有“对话式”演唱——已预示了她此后的风格走向。 Artik & Asti 时期(2010–2021) 由制作人兼说唱歌手 Artik 发起的项目,凭借安娜极具辨识度的嗓音、直接的“日记体”歌词与以钩子为核心的副歌,迅速打入主流。11 年间二人组推出了多首电台现象级作品与现场热门: «Мир сошёл с ума» «Неделимы» «Грустный дэнс» «Девочка, танцуй» «Под гипнозом» «Тебе всё можно» 项目在独联体与欧洲持续巡演,屡次坐满大型场馆与音乐节,常年进入电台与流媒体(DSP)年终榜,并获得行业奖项。2021 年底,安娜宣布退出并以 ANNA ASTI 之名开启个人生涯。 个人生涯(自 2022 年起) 出道与站稳脚跟。…

了解更多
E-Type

E-Type

E-Type(本名 — Bo Martin Erik Eriksson,1965 年 8 月 27 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是瑞典音乐人、词曲作者与制作人,是 1990 年代中期至 2000 年代初经典 Eurodance 的关键人物之一。代表作包括“This Is the Way”“Set the World on Fire”“Russian Lullaby”“Angels Crying”“Life”,以及欧洲足球锦标赛 UEFA Euro 2000 官方主题曲 “Campione 2000”。他与Cheiron 制作团队(Denniz Pop、Max Martin)长期合作,其方法论多年塑造了“瑞典”流行乐音色。艺名取自跑车 Jaguar E-Type。 早年与出道 少年时期的 Eriksson 痴迷摇滚和金属:曾在高速风格乐队 Maninnya Blade、Hexenhaus 打鼓,之后与 Stakka Bo 合作,并在瑞典音乐频道 ZTV 担任主持。90 年代初的个人单曲反响平平,但 1994 年他果断转向 Eurodance,进入 Cheiron 录音室。 突破:Made in Sweden 与 E-Type 配方 首张专辑 Made in Sweden(1994)以多支单曲实现突破: “Set the World on Fire” — 早期阶段的名片; “This Is the Way” — 瑞典冠军,欧洲电台现象; “Russian Lullaby”…

了解更多
Judas Priest

Judas Priest

Judas Priest——来自伯明翰的英国重金属乐队,是该流派的基石之一。与 Black Sabbath、Deep Purple、Led Zeppelin 和 Uriah Heep 并列,乐队奠定了 1970 年代硬摇滚的声音,此后数十年不断扩展其语汇——从颂歌式 heavy,到高速的 speed/power,再到当代的“竞技场金属”。乐队全球累计销量约 5000 万张,并于 2022 年入选摇滚名人堂。他们的“代码”包括:双主音吉他、“钢铁”造型、体育场级赞歌的戏剧性编排,以及罗伯·哈福德(Rob Halford)独一无二的音域。 组建与早期(1969–1975) 故事始于工业城市伯明翰的两位校友——吉他手K.K. 多宁(K.K. Downing)与贝斯手伊恩·希尔(Ian Hill),他们痴迷于从布鲁斯到迷幻的一切吉他音乐。早期阵容与主唱阿尔·阿特金斯(Al Atkins)及多位鼓手尝试所谓“前卫布鲁斯”的语言,在米德兰兹与伦敦的酒吧/俱乐部密集巡演,勉力维生。转折点在于希尔通过女友的妹妹结识了年轻主唱罗伯·哈福德及其鼓手约翰·欣奇(John Hinch)。1974 年,唱片公司 Gull 要求再添一把主音吉他——格伦·蒂普顿(Glenn Tipton)(前 The Flying Hat Band)加入。由此诞生了后来行业标准的“双主音吉他”公式。 处女作 《Rocka Rolla》(1974)由曾为 Black Sabbath…

了解更多
Robert Miles

Robert Miles

Robert Miles(本名 — Roberto Concina,1969 年 11 月 3 日,瑞士弗勒里耶 — 2017 年 5 月 9 日,西班牙伊比萨)是意大利裔瑞士作曲家、DJ 与制作人,dream house 流派的先锋人物。他创作的划时代单曲 《Children》(1995/96)成为 1990 年代欧洲的文化现象,销量以百万计,并将钢琴主旋(piano lead)带入主流舞曲。Miles 的生涯横跨白金唱片、全球巡演,以及从 dance-pop 转向实验电子、氛围音乐与与爵士、世界音乐的跨界。 早年与出道 出生于瑞士的意大利移民家庭,Roberto 自少年起便在乐队中演奏,痴迷合成器与录音。1990 年代初,他在意大利作为俱乐部 DJ 活跃,打磨录音室制作技巧,并形成标志性写作:忧郁却明亮的和声、极简鼓组、宽阔的氛围铺底,以及作为情绪核心的钢琴动机。 突破:〈Children〉与 Dreamland 1995 年,他录制了 《Children》——以标志性钢琴主题、柔和低频与“透明”pad 纹理勾勒的冥想式舞曲。作品迅速登顶欧洲各大榜单,并在英国蝉联数周冠军。该单曲也巩固了 dream house 的概念——俱乐部节拍服务的不是狂喜,而是宣泄与对舞池的抚慰。 1996 年,处女专辑 Dreamland 发行,收录单曲 《Fable》 与 《One and One》(Maria Nayler 演唱)。专辑成为国际畅销与十年间最具辨识度的电子唱片之一。 拓展色谱:23am 与实验转向 1997 年第二张专辑 23am 推出,声音更“夜色化”与沉思;代表作包括 《Freedom》(feat. Kathy…

了解更多
Sash!

Sash!

Sash! —— 德国的录音室项目与现场演出团队,活跃于欧陆 Trance、前卫浩室与Dance-Pop的交汇处。项目由DJ/制作人 Sascha Lappessen(生于1970年6月10日)领衔,他多年与制作人兼词曲作者 Ralf Kappmeier 与 Thomas “Alisson” Lüdke 在录音室搭档。Sash! 是90年代少数不仅塑造出可辨识“欧陆”声音、且将其转化为全球流行语汇的欧洲团队之一:从德国与比荷卢的俱乐部,到英国榜单与全球电台歌单。 成形与早年 早期的 Sash! 成长于Techno、Acid以及德国舞曲厂牌鼎盛的环境里。90年代上半,他打磨出一套声音:硬朗的鼓型、突出的主领合成器、以法/西/意/英多语呈现的精炼人声钩子,以及面向音乐节的大场景编排。到十年中期,这种手法已凝练为一连串单曲,让项目获得国际关注。 突破:定义十年的金曲 1997—1999年间,Sash! 连发单曲,成为欧陆 Trance 与第二波 Euro-dance 的名片: 《Encore Une Fois》 —— 法语副歌、标志性的侧链低频、“升推”与为大舞池而设的间奏/爆点。 《Ecuador》(feat. Adrian Rodriguez)—— 西语人声与民族色彩,铺陈在强劲的 Trance 律动上。 《Stay》(feat. La Trec)—— 更偏流行的取向,同时保留俱乐部能量。 《La Primavera》 —— 意式抒情叠加音乐节鼓点。 《Mysterious Times》(feat.…

了解更多
Ferreck Dawn

Ferreck Dawn

Ferreck Dawn(本名 — Freek Coppens)是荷兰DJ与制作人,当代House舞曲场景中最稳定的热门制造者之一。他的标志性风格是“厚重”的节奏组、抓耳的律动与温暖的灵魂嗓音;正是这种在冲劲与旋律之间的平衡,让他的音乐从伊比萨一路走红至北美与亚洲的舞池。二十余年的音乐生涯中,他多次登顶 Beatport 榜单、与顶尖厂牌合作发行,并树立起一位既能驾驭俱乐部与音乐节、又能适配电台播出的全能型艺人形象。 早年与起步 Ferreck Dawn 生于荷兰,自青少年时期便浸润在强势的舞曲环境中——从 Gabber 到早期Techno。他最初以 DJ Dusk 的名义登台,不久便转向更具音乐性与“灵魂感”的 House,并确立新艺名 Ferreck Dawn(由 Freek 与 “Dawn” 组合而成)。 突破与上升 早期作品陆续进入一线DJ的播放清单,而真正的突破来自与 Redondo 合作的单曲 《Love Too Deep》(2014):这首歌将他牢牢带入国际视野,同时开启了密集的巡演行程。随后的一系列作品进一步巩固了他辨识度极高的声音标记与“大型俱乐部圣歌”作者地位。 Defected 与“金曲单曲时代” 与 Defected Records 的合作成为其事业关键。2018年,他与 Robosonic 发布当季最常被播放的作品之一 《In Arms》——简洁有力的低音推进与上口的人声钩子,让这支单曲席卷全球舞池。2019年二人带来 《In My Arms》(主唱:Nikki Ambers),2020年则与制作人/电台主持 Anthony Valadez…

了解更多
Franky Rizardo

Franky Rizardo

Franky Rizardo —— 荷兰DJ、音乐制作人及唱片厂牌拥有者,是当代浩室(House)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已成为高品质音效、俱乐部能量与真实律动的象征。 早年与音乐起点 Franky Rizardo 于1988年6月1日出生在荷兰。从少年时期起,他便对电子音乐充满热情,并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尝试制作混音与DJ编曲。他最初的演出在阿姆斯特丹和乌得勒支的小型俱乐部举行,凭借其独特风格——融合 Tech、Soulful 与 Deep House 元素的深邃节奏感——逐渐受到关注。 随着时间推移,Franky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轻盈的旋律线、紧凑的节奏结构与温暖流动的律动,成为他的标志性声音。 突破与国际认可 进入2010年代初期,Rizardo 开始与多家著名厂牌合作,包括 Defected Records、Saved Records 与 Spinnin’ Deep。他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全球顶尖DJ的演出曲目中,逐渐赢得了“兼顾俱乐部氛围与电台流行感”的声誉。 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是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概念——FLOW。这一品牌融合了俱乐部派对、广播节目与独立唱片厂牌,迅速在欧洲走红。Rizardo 由此成为新一代 House 音乐爱好者的品味引导者与文化策展人。 如今,FLOW 已不仅仅是系列活动,而是一种以“流动、自由与情感连接”为核心的文化哲学。 音乐风格 Franky Rizardo 的音乐在 Deep House 与 Tech House 之间取得平衡,既具旋律性,又拥有强烈的舞池能量。他的DJ表演充满动态与流畅感,善于与观众共振,创造出无缝衔接的音乐旅程。…

了解更多
No Doubt

No Doubt

No Doubt(毫无疑问乐队) 是一支美国摇滚乐队,1986 年成立于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该乐队因 1990 年代的热门歌曲 Just a Girl、Don’t Speak 和 Spiderwebs 而享誉全球,以其独特的 ska 朋克、流行摇滚 与新潮风格的融合而闻名。经典阵容包括主唱 格温·史蒂芬妮(Gwen Stefani)、贝斯手 托尼·卡纳尔(Tony Kanal)、吉他手 汤姆·杜蒙(Tom Dumont) 和鼓手 阿德里安·杨(Adrian Young)。 组建与早期阶段 乐队由兄妹二人埃里克(Eric)和格温·史蒂芬妮(Gwen Stefani)与主唱约翰·斯潘斯(John Spence)共同创立,他们受到 Ska 音乐 和朋克的启发。在加州橙县的一家 Dairy Queen 工作时,他们一边打工一边梦想着舞台生涯,并开始在家族车库中排练。 1987 年末,约翰·斯潘斯不幸去世后,格温成为主唱。1988–1989 年间,汤姆·杜蒙与阿德里安·杨加入,托尼·卡纳尔担任贝斯手——这个阵容成为 No Doubt 的核心,延续至今。 随后几年,乐队在加州频繁巡演,以强劲的现场表现赢得关注,逐步奠定了其充满活力的 ska-punk 风格基础。 出道与崛起 1992 年,No Doubt 发行了同名首张专辑 No Doubt,但由于当时正值 Grunge(垃圾摇滚) 盛行,其明快的 Ska 风格未能立即受到广泛关注。 尽管如此,乐队并未放弃:1995 年他们自主发行了独立专辑 The Beacon Street…

了解更多
Роксана Бабаян

Роксана Бабаян

罗克萨娜·鲁本诺夫娜·巴巴扬(Roksana Rubenovna Babayan) —— 苏联及俄罗斯流行歌手、演员和电视主持人,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几十年来,她的名字与真诚、温暖和东方情感联系在一起,她的声音以深情与表现力著称,完美融合了亚美尼亚音乐传统与苏联流行文化。 早年经历 罗克萨娜于 1946 年 5 月 30 日 出生于塔什干的一个亚美尼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鲁本·米哈伊洛维奇是土木工程师,母亲塞达·格里戈里耶夫娜是一位钢琴家兼歌手。母亲是她最早的音乐启蒙老师——她从小开始唱歌和弹钢琴,家庭音乐晚会塑造了她的艺术性格。 尽管天赋出众,父母仍坚持让她接受高等教育。高中毕业后,她考入塔什干铁路工程师学院,获得工程师学位。然而,对舞台的热爱最终战胜了一切——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学生文艺演出,加入合唱团和音乐社团。 艺术起步 毕业后,罗克萨娜·巴巴扬决定全身心投入音乐。她明亮的嗓音和舞台魅力吸引了专业音乐家的注意,不久她成为亚美尼亚国家轻音乐乐团的独唱演员,由康斯坦丁·奥尔别良(Konstantin Orbelyan)指挥。 在乐团的经历让她获得了真正的艺术训练:巡演、录音室录制、与经验丰富的作曲家和编曲家合作。她逐渐成长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歌手,既能演唱抒情浪漫曲,也能驾驭节奏明快的流行乐。 成名与流行 她的事业突破出现在 1970 年代中期,当时她凭借歌曲 《雨》 在德累斯顿国际流行歌曲比赛中获胜。这次胜利为她赢得了全苏知名度,并开启了登上大舞台的道路。…

了解更多
MO

MO

MØ (本名 — Karen Marie Aagaard Ørsted Andersen) MØ 是一位丹麦歌手、词曲作者和制作人,她的音乐已成为当代北欧 流行音乐 的象征。她的风格融合了 电子流行、独立合成、朋克能量 和斯堪的纳维亚式的抒情美感。在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MØ 从奥登塞的独立朋克舞台一路走向全球排行榜和世界音乐节的主舞台。 早年与成长 Karen Marie Ørsted 于 1988 年 8 月 13 日 出生在丹麦奥登塞附近的小镇 Ubberud。她在一个教师与心理学家家庭中长大,从小就浸润在音乐氛围中——从古典 爵士 到朋克。七岁时,她开始创作自己的旋律,受到 Spice Girls 和 No Doubt 的启发;青春期时则迷上了 朋克摇滚 与反主流文化。 在高中时期,她与好友组建了电子朋克组合 MOR,活跃于俱乐部与小型音乐节。这段经历奠定了她的艺术性格——独立、勇敢且充满情感力量。 个人事业的开始 2012 年,MØ 发布了首批个人 Demo,迅速引起音乐行业的关注。翌年推出迷你专辑 《Bikini Daze》,其中单曲 《Pilgrim》 成为丹麦本地热门,令她跻身欧洲流行音乐舞台的前列。 2014 年,她发行首张专辑 《No Mythologies to Follow》 —— 一张融合了 合成流行、R&B 和电子独立风格的情感实验之作。该专辑因其新鲜感、真诚的表达与独特嗓音而获得乐评人好评。 全球突破 真正让 MØ 闻名全球的是 2015 年 的国际超级热曲 《Lean On》,她与 Major Lazer 和 DJ Snake…

了解更多
A-HA

A-HA

A-ha — 挪威传奇性的 流行摇滚 乐队,1982 年成立于奥斯陆。三人组合由 Morten Harket(主唱)、Magne Furuholmen(键盘)和 Paul Waaktaar-Savoy(吉他)组成,他们以独特的声音风格著称,将 合成流行、浪漫与北欧特有的忧郁完美融合,成为 1980 年代的音乐象征。 起源与突破 乐队的灵感来自 Magne 和 Paul——这两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决定共同打造一个国际化项目。不久之后,拥有独特嗓音和宽广音域的 Morten Harket 加入其中。1983 年,他们移居伦敦,在录音室中探索能够打动英国听众的声音。 他们的突破来自 1984 年发行的单曲 «Take On Me»。次年重新发行的版本配有创新的“铅笔动画”风格 MV,迅速风靡 MTV,并登上全球音乐排行榜首位。首张专辑 «Hunting High and Low»(1985)让 A-ha 一举成名——其中的 The Sun Always Shines on T.V.、Train of Thought 和 Hunting High and Low 成为他们的标志性作品。 黄金时代 1980 年代后期是他们的辉煌时期。专辑 «Scoundrel Days»(1986)和 «Stay on These Roads»(1988)带来了更多热门单曲——Cry Wolf、Manhattan Skyline、Stay on These Roads 以及为詹姆斯·邦德电影创作的 The Living Daylights。 A-ha…

了解更多
Technotronic

Technotronic

Technotronic —— 比利时音乐项目,是欧陆舞曲(Eurodance)与嘻哈浩室(Hip House)风格的开创者之一。该团体于1988年在布鲁塞尔由制作人兼音乐人Jo Bogaert(又名Thomas de Quincey / Manuela D)创立。Technotronic 是最早将浩室节奏、说唱人声与俱乐部电子音乐结合在一起的项目之一,开启了 1990 年代舞曲音乐的时代。 起源与早期(1987–1989) Jo Bogaert —— 受芝加哥浩室与欧洲合成器音乐启发的音乐家与制作人。 Technotronic 最初被设想为纯器乐录音室项目,但当 MC Eric(Éric Martin) 与说唱歌手 Ya Kid K(Manuela Kamosi) 加入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1989 年发行单曲: 《Pump Up the Jam》 —— 嘻哈、浩室与电子的爆炸性融合。 MV 中出现的模特 Felly Kilingi 只是“代唱”角色,真正的声音来自 Ya Kid K。 该曲在 20 多个国家登上排行榜前列,进入 美国 Billboard Hot 100 前 10 和 英国 UK Singles Chart 第 2 位。 商业成功与专辑 专辑:《Pump Up the Jam: The Album》(1989) 收录热门单曲: 《Pump Up the Jam》 《Get Up! (Before the Night Is Over)》 《Move This》 《This Beat Is Technotronic》 该专辑销量超过 350 万张,获得多白金认证。…

了解更多
DJ EZ

DJ EZ

DJ EZ(本名 — Otis Roberts) 是英国DJ、音乐制作人,也是 UK Garage 风格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1973年11月10日出生于伦敦,成长于北伦敦的托特纳姆(Tottenham)。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DJ EZ 一直是塑造 UK Garage、Speed Garage 和 2-Step 音乐的重要人物。如今,他的名字已成为精湛混音技艺与纯现场表演的象征——从不使用数字模板或预录音轨。 早年经历与音乐起点 童年时期,他热爱 嘻哈(Hip-Hop) 与电子放克(Electro-Funk),并在磁带上录制自己的混音。 他的首个艺名是 “Easy O”,后来简化为 DJ EZ。 1989年至1991年间,他开始在伦敦的地下电台如 Dance 93 FM 和 Impact FM 打碟。 1994年加入 Freek FM,首次推广融合 House 与美国 Garage-Soul 的全新风格 —— UK Garage。 突破与 Radio 1Xtra 2000年,DJ EZ 成为 Kiss 100 FM 节目主持人,被誉为“电台上的 UK Garage 之声”。 他的节目 《The Sunday Night Experience》 与 《Kiss Presents Garage》 吸引了英国数十万听众。 他积极扶持年轻艺术家,如 Artful Dodger、Craig David、MJ Cole、So Solid Crew 与 Disclosure。 风格与混音技巧 DJ EZ 以其令人惊叹的混音技巧闻名: ✔ 闪电般的 cut-mix 与…

了解更多
The Cure

The Cure

The Cure —— 英国摇滚乐队,1976 年成立于萨塞克斯郡克劳利市。该乐队被认为是 哥特摇滚(Gothic Rock)、后朋克(Post-Punk) 和 暗潮(Darkwave) 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也是 20 世纪和 21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另类摇滚乐队之一。 乐队的创始人、主唱、词曲作者及灵魂人物是 罗伯特·史密斯(Robert Smith)。他标志性的造型——蓬乱的黑发、浓重的眼线、晕开的口红与忧郁的嗓音——成为哥特文化的象征。 早期阶段(1976–1979) 乐队最初是一个名为 Easy Cure 的校园项目。 1978 年更名为 The Cure,并与 Fiction Records 签约。 1979 年发行首张专辑 《Three Imaginary Boys》,随后推出热门单曲 《Boys Don’t Cry》,成为青少年孤独与忧郁的象征。 哥特摇滚的诞生(1980–1982)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是 The Cure 声音风格最为阴郁的时期。他们发行了三张标志性专辑: 年份专辑特点 1980 Seventeen Seconds 氛围感强、极简且冷峻。 1981 Faith 忧郁、精神危机、代表曲《The Funeral Party》。 1982 Pornography 黑暗巅峰:抑郁、愤怒,史密斯著名台词 “It doesn’t matter if we all die”。 这些作品奠定了 哥特摇滚 的风格,并影响了 Bauhaus、Joy…

了解更多
页面: 1 2 3 »»

要管理播放列表并使用项目的其他功能,您需要注册!

通过 Google 登录

注册

欢迎来到 Minatrix.fm 登录页面——您通往最佳音乐世界的入口!登录您的账户,获取独家曲目、播放列表和最新音乐。聆听您喜爱的艺人,探索新的音乐流派,立即创建个性化收藏。

为什么要在 Minatrix.fm 注册?

登录只需几秒钟。只需输入您的信息或注册,即可成为音乐爱好者社区的一员。您的账户是通向无限音乐世界的钥匙!

今天就开始您的音乐之旅吧,Minatrix.fm 让这一切轻松、快速、便捷。登录并尽情享受您喜爱的曲目,无任何限制!

正在播放曲目的封面
0:00 / 0:00
网络电台直播 Minatrix.F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