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mbox» 是一支成立于 2004 年、来自基辅的乌克兰乐队。乐队已成为当代乌克兰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现象,将 放克(funk)、嘻哈(hip-hop)、摇滚(rock)、灵魂乐(soul) 与 流行乐(pop) 融合为一种鲜活而一听即识的声音。
他们的歌曲兼具真诚歌词、街头哲思与强烈旋律感,而主唱 Andrii Khlyvniuk(安德烈·赫利夫ню克) 的个人魅力,更令乐队在整个后苏联空间获得崇拜级地位。
成立与早期历程
乐队诞生于 2004 年春天,当时三位音乐人——Andrii Khlyvniuk、Andrii “Mukha” Samoilo 与 Valentyn Matiyuk(DJ Valik)——在赫利夫ню克的公寓聚在一起,录制了几首 demo。
由此诞生了 «Boombox»:这个名字象征街头文化、黑胶质感与音乐自由的精神。
最初阵容:
- Andrii Khlyvniuk —— 主唱、词作者
- Andrii “Mukha” Samoilo —— 吉他
- Valentyn Matiyuk(DJ Valik) —— DJ、刮碟、采样
随后加入成员:
- Oleksandr Lyulyakin —— 鼓手(自 2010 年起)
- Denys Levchenko —— 贝斯(自 2010 年起)
乐队成员
Andrii Khlyvniuk
1979 年 12 月 14 日出生于切尔卡瑟。
毕业于音乐学校声乐(合唱)专业。早期效力于乐队 «Mandarynovyi Rai»,并于 2001 年在音乐节 «Perlyny sezonu» 中获奖。
搬到基辅后与项目 Tartak 合作,并在此结识 DJ Valik。
Khlyvniuk 是 «Boombox» 大部分歌词的作者,他的创作将日常口语与深层情感巧妙结合。
2022 年,他身穿军装、手持武器在基辅街头演唱 《Ой у лузі червона калина》,成为乌克兰音乐抵抗精神的象征之一。这一版本随后被 Pink Floyd 采用于单曲 《Hey Hey Rise Up》 中。
Andrii “Mukha” Samoilo
出生于卢茨克,早年效力于乐队 «Mukhy v chaye»。
以其标志性的吉他风格闻名——将放克riff与布鲁斯指法相结合。
为 «Boombox» 创作多首编曲,同时也担任其他艺人的制作人。
Valentyn Matiyuk(DJ Valik)
来自新沃林斯克(Novovolynsk)。
在加入 «Boombox» 之前已是活跃 DJ,并参与 «Tartak» 项目。
负责乐队中刮碟、采样以及整体嘻哈美学元素。
正是由于他的加入,«Boombox» 的声音才形成了独特的模拟律动与都市气质融合。
Oleksandr Lyulyakin
2010 年加入乐队。
曾是传奇乐队 «Tabula Rasa» 的鼓手,也与 «Vopli Vidopliassova» 合作演出。
以精准稳健的节奏感和强烈舞台能量著称,他的加入极大增强了 «Boombox» 的现场表现力。
Denys Levchenko
贝斯手,亦于 2010 年加入。
其低音律动已成为现场演出的重要支柱,同时从事录音与制作工作。
唱片目录与创作演变
2005 — «Melomaniia»
首张专辑,以“手递手”的形式在听众间流传。
《Super-Puper》、《Diahnos》、《Emeliia》 成为早期电台热门单曲。
整体风格为柔和放克,融入嘻哈和原声元素。
2006 — «Family Biznes»
突破性专辑。俄语歌曲 《Vakhtaram》 与 《Khottabych》 帮助乐队走向乌克兰以外的更大舞台。
专辑中首次引入更鲜明的电子质感,同时保留真挚歌词。
2008 — «Ш (Troika)»
充满节奏与风格实验的专辑。
歌词主题更具社会性与深度。
同年发行混音合辑 «Blends, mixes i drugie muzykalnye parodii»。
2010 — «Vse vkliucheno»(《全包》)
在更新后的阵容下录制。
凭借更厚实的现场感与 《Naodintsi》、《Koly vona》 等歌曲获得广泛反响。
2017 — «Holyi Korol»(EP,《赤裸的国王》)
包含五首歌曲的迷你专辑,其中包括 《Kolyshnia》 与 《Liudy》。
音乐更加成熟、深思与哲学化。
2019 — «Taiemnyi Kod: Rubikon»
乐队最成熟的作品之一,由 «Taiemnyi Kod» 与 «Rubikon» 两部分组成。
主题涵盖成长、自我探索、爱情与社会变迁。
风格与声音特征
«Boombox» 的声音在 细腻原声与街头放克 之间寻找平衡:嘻哈与布鲁斯并存,流行与摇滚元素交织。其显著特征包括:
- 坚持使用现场乐器,而非假唱伴奏;
- 歌词具有鲜明节奏感与诗意表达;
- Andrii Khlyvniuk 独特且极具辨识度的嗓音;
- 早期作品中乌克兰语与俄语并用;
- 即兴段落、jam session 与原声演出。
国际认可
«Boombox» 是首批在没有大型西方厂牌支持的情况下,仍获得国际关注的乌克兰乐队之一。
他们曾在 美国、加拿大、波兰、捷克、德国、阿塞拜疆与哈萨克斯坦 演出。
2022 年,Andrii Khlyvniuk 与 Pink Floyd 的合作引起全球媒体关注,被视为乌克兰音乐史上的重要时刻。
歌曲 《Hey Hey Rise Up》 登上世界各地榜单,成为支持乌克兰的音乐象征。
有趣的细节
- «Boombox» 这一名称,致敬磁带随身音响时代、街头舞文化与真实现场声。
- 乐队在演唱会上原则上拒绝假唱和全程伴奏带。
- 热门单曲 《Vakhtaram》 几乎是一次性录成,仅用两次 take,几乎无精修。
- 《Naodintsi》 的 MV 中出演的是乐队真实歌迷。
- Andrii Khlyvniuk 曾在基辅领土防卫部队服役,同时持续以音乐支持国家。
- 2019 年,«Boombox» 成为 Atlas Weekend 音乐节的压轴阵容。
- 乐队多次参与慈善巡演,为乌军筹集了数以百万计格里夫纳。
影响与传奇地位
«Boombox» 对乌克兰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们的风格成为新一代音乐人(如 The Hardkiss、Monatik 等)的重要参考。
他们的歌曲打破代际与地域壁垒,证明乌克兰语歌曲同样可以时尚、先锋并具国际竞争力。
结语
«Boombox» 不仅是一支乐队,更是乌克兰身份、真诚与人性化艺术表达的象征。
他们的音乐在音乐节、耳机里、街头集会甚至前线战壕中回响——提醒我们音乐可以成为光的武器。
二十余年来,乐队始终保持着 真挚、强劲的现场能量以及听众的尊重,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乌克兰乐坛的传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