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佳·福明(全名 — 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福明,1974 年 1 月 17 日出生于新西伯利亚)— 俄罗斯歌手、演员、词曲作者和制作人,先是作为人气组合 Hi-Fi 的成员广为人知,之后成功转型为颇具影响力的个人艺人。他的职业轨迹,是一个人如何改变专业、追随内心召唤,并在完全不同的领域取得成功的鲜明例子。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米佳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通信学院的副教授,母亲是工程师兼专利专家。从小他就在尊重教育与勤奋工作的氛围中长大;他还有一位后来移居意大利的姐姐。
中学毕业后,德米特里考入了新西伯利亚医学院,并顺利毕业,获得儿科医生资格。尽管学业成绩优异,但在大学期间他逐渐意识到,医学并不是自己的真正使命,对舞台和创作的向往最终占了上风。
在国家统考前的几周,他前往莫斯科,并通过了多所戏剧院校的招生考试:
— 全俄国立电影学院(VGIK),
— 谢普金高等戏剧学院,
— 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GITIS),
— 莫斯科艺术剧院学校-工作室(МХАТ)。
在新西伯利亚拿到医生文凭后,他第二天就返回莫斯科,成为VGIK 表演系的学生,当时该系的录取竞争超过 70 人抢一个名额。考入 VGIK 成为他人生中的关键转折点。
结识制作人与加入 Hi-Fi
搬到莫斯科为德米特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人脉 — 正是在 VGIK,他结识了几位同样来自新西伯利亚的老乡:
— 制作人 埃里克·昌图里亚,
— 作曲家 帕维尔·叶塞宁。
正是他们向福明提出邀请,希望他加入一个全新的音乐项目 — 组合 Hi-Fi。
Hi-Fi:十年的高光时刻(1998–2008)
1998 年可以视作福明人生中的“第二个明星生日”。乐队的首张专辑 《Первый контакт》(《首次接触》) 一经发行,便迅速在整个独联体地区走红。
成功来得极其迅猛,以至于在 VGIK 只读了半年,德米特里就不得不做出退学的选择 — 根本无法同时兼顾全日制学习和密集的巡演行程。
在 Hi-Fi 的十年时间里,乐队推出了众多热门歌曲,其中包括:
-
《Беспризорник》
-
《Не дано》
-
《Про лето》
-
《Чёрный ворон》
-
《Глупые люди》
-
《А мы любили》
-
《Беда》
-
《Мы не ангелы》
这些歌曲几乎无处不在 — 电台、电视、迪厅、演唱会以及数以百万计听众的车载音响中都能听到。Hi-Fi 成为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组合之一。
个人事业的起点(2008–2010)
2008 年,福明与 Hi-Fi 的合约到期;2009 年,他正式离队,坚定选择个人发展之路。
还在 Hi-Fi 期间,米佳就已经与多位词作者和制作人建立起良好的创作关系,这也大大降低了他转向个人项目的难度。
2009 年 3 月 1 日,他与制作人 马克西姆·法捷耶夫 签署合约。
在所有备选歌曲中,法捷耶夫相中了作品 《Две земли》(《两片土地》),并让这首歌于 3 月底在“俄罗斯电台”首次播出。
随后推出的 MV 很快登上 MTV 榜单“Русская десятка”(“俄罗斯前十”)的第一名。
与法捷耶夫的合作虽然时间不长 — 只有大约半年,却帮助福明以个人歌手的身份成功“出圈”。
在结束与制作人的合作后,德米特里陆续发行了多首成功单曲:
-
《Вот и всё》(2009)
-
《Все будет хорошо》(2010 年夏,一首真正意义上的电台热曲)
首张个人专辑与事业发展(2010–至今)
2010 年 7 月 29 日,福明发行了个人首张专辑 《Так будет》。
同年秋天,他推出歌曲 《Перезимуем》 的 MV,这支作品成为他最受欢迎的视频之一。
自此之后,福明正式站稳了独立艺人的身份。
如今,他:
-
积极在俄罗斯及独联体各国巡演,
-
不断发布新歌与新 MV,
-
登上各大音乐节和大型活动舞台,
-
与不同的制作人和词曲作者合作,
-
并逐步发展自己作为音乐制作人的角色。
结语
米佳·福明,是一位从儿科医生一路走到全俄知名音乐明星的艺人。他的故事,是关于勇气、勤奋以及对自身使命坚定信念的真实范例。在 Hi-Fi 组合时期,他收获了名声,而个人生涯则证明了他独立的艺术潜力与创作实力。如今,福明依然是备受欢迎的歌手与制作人,也是 俄罗斯流行音乐舞台 上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不断以新作品和现场演出打动、取悦着自己的观众。